国际珠宝网旗下珠宝名品城 客服热线:0755-22911669
首页>送礼攻略>玉器收藏:应走出十大误区
玉器收藏:应走出十大误区
2017-07-19 15:17:50      来源:珠宝王国 13670

    玉文化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。所以,玉一直为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。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,现已基本枯竭。从而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,市场上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“无价之宝”。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版块,成了第三大收藏版块。


    俗话说,“乱世黄金盛世玉”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,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,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。现为广大藏友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。


    误区一:盲目求白。认为玉越白,越值钱。这种选择也是不科学的。这里说的白玉主要是指产于新疆的和田白玉,它洁白温润,气质高贵,是收藏的宠儿,但藏家盲目求白,只要看到白的玉石,就以为是新疆白玉而掏钱购买,其实白玉并非只是和田白玉,青海玉、俄罗斯玉、韩国玉都有白玉,这几种玉与和田白玉的价格相差很多,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或俄罗斯白玉冒充和田白玉,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,以免上当。

 

    误区二: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、有柔和白度。羊脂白玉为玉中之上品,极为珍贵,又称白玉之*,白、糯、润、温、细,且数量少。在玉器市场上人们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,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、有柔和白度、润泽细腻的新疆白玉籽料。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,区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么难题,但一般爱好者往往错把白度高的玉当做羊脂白玉,要是买到新疆白玉的话还好,要是买到青海白玉、俄罗斯白玉的话,价格就低很多了。现在羊脂白玉新品极少,以前出产的大都被藏家珍藏,因此,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,避免花冤枉钱。


    误区三: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。古玉在艺术品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,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,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。所以,大家在收藏时,会盲目选择古玉。其实这要综合来看,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,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,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。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,找准投资热点,必有升值空间。


    误区四:捡漏心理。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。希望大家投资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态,不求暴富,但求长久,“只要买对,不怕买贵”,今年买的玉看似贵了,但是明年再回头看,发现还是值得。遇到文物鉴定问题多与专家、行家交流学习,眼力高了,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。

 

    误区五:带皮的就是籽料。玉器爱好者看到那种有皮的玉就认为是籽料,这是错误的。由于市场上过分看重玉皮,也因此带来的是造假皮之风,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机器里滚成籽料外形,再烧上皮子,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。有的藏家认为不带皮的玉不是好玉,至于需不需要留皮,什么位置留皮,这和雕刻工匠的艺术眼光有关系,根据所雕刻的题材或皮色的位置,来确定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,皮色不好的话就要去掉,只保留好的玉质,如果皮色美,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,俗称“巧雕”,俏色用得好会锦上添花,大大提高玉的价值。


    误区六:追捧和田籽料,轻视山料。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,反而轻视山料,认为山料不润、颜色干白,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,这是有点极端的。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,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,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,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,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,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。


    误区七:和田玉硬度高,可以划破玻璃。不少人在卖玉器时,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,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,就断定为玉,这是不科学的。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,而一般玉石、玛瑙、红绿宝石,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,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,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。


    误区八:以重计价。和田玉籽料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,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,比如玉色、材质、工艺、沁色等方面。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,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,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。


    误区九:追求精工细雕。自古有言: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玉经过精心雕琢,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。可是,有些藏家只认雕工,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,这就有些偏颇了。应该知道“良玉不雕”的道理,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,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,惜石如金。玉器便是如此,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,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,顶多只是去掉杂色,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,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,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。

 

    误区十:急功近利。很多藏友在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,便急于想买下。商家看准时机,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,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,有典故,升值潜力大,不买就亏了,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。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“菜鸟”买家,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。


全部评论

提示

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以登录

...